1700多人,30年坚守主业,在实体经济的海洋里,一心一意专做一个产品;历经风雨洗礼,积小步为大步,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成为浙江家电业的一棵常青树。
这就是杭州华日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用30年的磨炼诠释了“坚守”两字。
耐住寂寞成就专业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九堡杭海路旁的华日冰箱厂区,看到一台台成品打包待发,一辆辆集装箱卡车进出拉货,一派繁忙景象。
华日的办公楼,朴素而简洁。董事长陈励君的办公室里,没有豪华装修,也没有显赫摆设。陈励君告诉记者,“20年前搬到这里就是这个样子。”
千淘万漉始得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冰箱供不应求产品紧缺时期,全国各地冰箱厂家一哄而起。当年杭州每个区都有冰箱加工企业,加起来就有六七十家,大浪淘沙,而今硕果仅存的,只有华日一家。
陈励君说,专心做好主业,跨小步、不停步,就是华日近30年来发展壮大的秘诀。华日一路走来,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专业冰箱制造商”的角色。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家电行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种专注尤显珍贵。华日继续保持良性、健康的发展,产销稳定。预计今年产销电冰箱、冷柜100万台套,销售收入近16亿元。
“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是华日多年坚守的写照。陈励君说,我们不贪大求全,企业生命力强,在学会抗拒市场风浪的同时学会了拒绝市场诱惑。专心做好主业使企业尝到了甜头,使企业练就了较强的抗风浪能力。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华日总能抵御并逆势而上。
“市场总会有的”
在去年以来的新一轮全球性经济衰退风潮面前,家电行业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面对销售下滑、成本抬升、市场萎缩,国内外一些响当当的家电品牌也不得不退缩阵线,关停厂房,大批裁员。
“市场总是有的,关键是你怎么去发现和对待。”陈励君说。
就拿“家电下乡”来说,一些中外大品牌对此还看不上眼,只盯着一二线大城市不放。华日却敏锐地抓住了时机。农村的9亿消费者,完全能成为企业抵抗经济衰退的一片沃土。在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出台之初,华日积极准备投标资料,上报的所有产品均成为财政部、商务部“家电下乡”中标产品,并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下乡产品并不代表低价低质,相反,华日更重视下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还为农村用户专门开发设计对口的产品。如针对农村一些地区电压不稳的情况,设计更可靠耐用的电源,还在电源线上专门考虑防鼠咬装置。
华日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如今在国内市场中,下乡产品已占到了华日销售量的一半。
今年6月,国家又推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鼓励政策。华日闻讯后连夜行动,准备好几大箱投标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高效节能电冰箱推广目录中,华日申报的数十款产品全部入选。这又将成为华日拓展市场的新增长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华日冰箱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之一。今年华日开发的节能冰箱新品日耗电量仅有0.24度。这次进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的华日产品,都是超过国家一级能耗标准20%以上的产品,这样的节能技术和指标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
立志做行业标杆
坚守实业,专注主业,是一种自我积累,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那种以占有和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为代价、制造过剩低层次产品的扩张,我们坚决不做。”陈励君说,“办企业,不能有投机心理。”
保健品热、房地产热、资本扩张热……近些年来,面对一个个诱惑,华日都选择了坚守。
企业的稳定发展,也为解决就业、社会和谐承担责任。华日1700多人的员工队伍,每年都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收入稳定增长。
只有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 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销售含有氟利昂物质的冰箱产品。而华日冰箱早在2000年就提前实现了“无氟化”替代改造,2008年又获联合国环境署“示范项目杰出贡献奖”。在制冷产品的高效节能、智能控制、无氟替代技术方面,华日均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
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从创业之初在八卦田、秋涛路的老厂房到杭海路的12万多平方米现代化厂区,华日发展战略布局与时俱进,如今华日又在富阳东洲区块投资10亿元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建成后生产规模将达到各类电冰箱和商用冷冻冷藏系列产品200万台。华日的目标,就是依靠专业制造,规模经营,持续发展成为冰箱行业的标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