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出席3个人才协会联合成立仪式
浙江在线杭州0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方心)人才兴则杭州兴,人才强则杭州强。2015年,杭州在“中国城市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四位,2016年首次进入“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三名。
目前,杭州人才总量为210万人,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3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7名、省“千人计划”专家498名,自主申报入选“国千”108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实践一:持续推动政策创新完善人才梯度分布
2016年以来,杭州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抢抓G20峰会机遇,推动人才工作市场化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生态。通过实施“一事一议”政策,成功引进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陈十一等著名科学家。今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名、省“千人计划”人才5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3名,位居全省首位。
在2015年推出“人才新政27条”基础上,借鉴北京、深圳等地人才政策,坚持市场导向,于2016年11月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新政的若干意见》,即人才“若干意见22条”,提出了体制机制更活、含金量更高的人才政策,实现人才新政的持续创新和优势叠加。
同时,为了更好地招引全球优秀人才,杭州还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引才“521”计划。具体来说,杭州将用5年时间,在多个领域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每年引进10名左右拥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事创新工作的青年人才。
具体到杭州各区县(市)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上提供各种支持和保障。
例如,滨江区从2016年1月起实施新一轮“5050”引才计划,采取当月受理、次月认定方式,尽力解决初创企业缺资金的痛点,全年共征集到378个海内外人才创业项目,目前已有144个项目完成注册、正式落地,兑现“5050”项目资助、房租补贴等资金1.4亿元。
实践二:立体化培育各类平台壮大市场主体力量
2016年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授牌仪式
深化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合作,组建西湖大学(筹)项目建设指挥部,全力推进西湖大学(筹)建设,西湖区负责承担西湖大学(筹)的建设任务,并出台“人才新政20条”,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在西湖区创新创业等给予政策扶持,2016年12月10日,西湖大学(筹)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培育企业园区,支持企业园区等市场主体引育人才。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功创建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和全国首个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让专业化中介组织帮助淘人才。在全国率先成立市信息经济人才协会、市文化创意人才协会、市旅游休闲人才协会、市金融人才协会和市人才猎头专业委员会等系列人才协会,引导人才协会有序承接部分政府转移职能。
例如,江干区钱塘智慧城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9名,国家“万人计划”2名,省“千人计划”11名,引进带动了一大批优质人才项目落地发展。
把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到杭州来创业创新,这是杭州硅谷孵化器的职责之一,如今一批海归项目已经落户杭州。这是一个怎样的机构?杭州硅谷孵化器,是由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高投”)在美国设立的机构。杭高投董事长周恺秉举了个例子,拿余杭区梦想小镇来说,它特别配置打造了一个“天使小镇”,专门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硅谷孵化器通过跨境对接杭州各地人才、资本、项目、技术、产业资源,为杭州经济发展引进人才项目。
两年时间,这项创新效果显著,至2016年11月,杭州硅谷孵化器直接天使投资孵化项目28家,总投资额360万美元,成功推动41个优秀海外高科技项目落户杭州或意向落户,并联动社会创投机构对孵化项目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实践三:整合多方信息资源优化“店小二”式人才服务
人才生态的优化极大迸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杭州涌现出了创新创业的“新四军”,即以阿里巴巴创业者为代表的“阿里系”,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海归系”,以浙大为代表的“高校系”和以创二代为代表的“浙商系”。
1988年出生的毛靖翔是杭州市米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生于北京、2012年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他,最终选择了在母校浙江大学所在地杭州创业。“第一,杭州创业氛围非常浓,人才聚集很快,大家的思维很活跃;第二,政府的效率比较高,服务和政策配套都能比较快地落地。”毛靖翔说。
杭州的人才政策,不仅全面覆盖到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还出台“店小二”式人才服务制度推动政策有效落地。近年来,市县两级充实培训“店小二”人才工作者195名,帮助人才解决困难1500余件,为人才提供了住房、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人才公寓、医疗保健、小孩就学等问题,都是事关人才去留的关键问题。”浙江盛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蕾说,这些扶持政策为企业留住了人才。
2016年,高新区(滨江)针对人才服务效率不高等难题,创新推出组团服务“双创”进园区活动,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党委人才办牵头,组织区发改、商务、人社、科技、财政、市场监管、国地税等职能部门,联系发动市场专业机构一起参与,每月选择一个园区,组团上门服务,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纳米”。
运用智慧手段,优化人才服务。去年,杭州整合各地各单位人才综合信息和资源,开发建设杭州“智慧人才”平台,重点建成“一库一网五平台”,为人才提供项目申评、在线服务、活动发布、综合研判等支持服务。
在对人才金融支持力度上,通过组建“杭州人才服务银行”,给予市“521”和省千、国千等各类人才提供300-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目前已为首批人才专家提供了3600万元的信贷支持。
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更多的“高精尖”技术和项目在杭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人才为杭州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杭州正着力优化人才生态促使城市在国际化的征程中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