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市场实体经济水平,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放管扶”服务模式,做好“加减乘数”四则运算,激发小微企业成长新活力。
一是管理“加”力。线上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名录管理台账,完善供需信息交流机制,目前已跟踪建立企业成长档案360余家,实现企业动态监管。线下抓好梯队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常态化走访小微企业400余家次,固化进企送策服务。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出台民企“双对接”需求申报、小微企业税收补贴、市场转贷应急补偿等管理办法,通过微博微信、报刊电台推广并落实政策,发放宣传页2000余份,向初创者开展政策解读培训11场。二是帮扶“减”负。开通小微企业“绿色通道”,完善市场准入、税收扶持等优惠制度,做好“宽进简出”、“五证合一”、“注册资金认缴”一条龙式服务,减轻入市负担,缓解经营困境。今年以来,全区新增七大行业小微企业935家、“个转企”74家,鼓励通过股权出质企业16家,帮扶融资逾64亿元。三是培育“乘”势。归集小微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名录,建立科技孵化器、工业创业基地等培育平台,开展注册商标、知名商号的培育指导,提升小微企业品牌创建特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目前,参与企业品牌培育库创建企业104家,申报“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企业80余家。四是整治“除”弊。积极推进“三大一严”“三改一拆”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年报梳理工作,及时发现“僵尸户口”,并做到分类清理,全力“斩早除根”。截止目前,先后整治不达标、违规小微企业1300余家,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库进一步净化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