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义务,近期,下城区食安办公布了2016年度第一期食品安全“黑名单”和典型案例。
本期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的5家企业(个人)中,2起是为延长产品保质期,加贴标签篡改了原生产日期;1起是网络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致无证照餐饮进入平台;1起是幼儿餐饮提供者经营过保质期的食品;1起是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典型案例的通告是提醒广大食品经营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该区自2014年开始实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列入“黑名单”的情形主要根据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执行,例如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收购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各类肉制品、仿冒他人注册商标、生产许可标志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政务网站公布食品安全黑名单27家。此举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性,通过向社会公布进行曝光的形式,倒逼违法企业合法经营,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