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搜索“农贸市场”可以看到,农贸市场是中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在互联网爆发的今天,农贸市场也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互联网+农贸”模式。
而杭州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先行区,农贸市场的发展模式必然与网络相关。以杭州江干区的东明综合农贸市场为例,可以窥探杭州菜场的“互联网属性”。
菜场辐射四万居民坐在家里等菜来
位于江干区环站北路和新风路交叉口的东明综合农贸市场,今年1月28日开张后,辐射范围有7个社区四万多居民。
“菜场看起来人流量虽然少,但是卖出去的东西数量并不少。”市场的一户摊贩说。
这句话听起来并不合理,但是却是事实。据了解,东明农贸市场一开张就配套“网上菜场”——菜易购。
小年轻下班后买不到新鲜蔬菜、下雨天不想出门买菜、搬不动沉重的米面油……这些问题在东明市场都不是问题。
“菜易购”的项目负责人楼莹莹告诉记者,这个网上菜场可以通过微信、电脑下单,满5元就免费送货上门,1小时内送到,辐射半径为1.5公里,下单时间为8点—18点。
据了解,在网上买菜价格与市场摊位一样,如果高于零售价,将全额免单。居民购买后,还可以对菜品进行评价。如今,“菜易购”一天的营业额由一开始的一两百元,增加到了四百元左右。
楼莹莹说:“下一步,菜易购将进驻三堡、九堡、景芳地区的农贸市场,并以江干区为中心,下半年争取辐射36个农贸市场。”
杭州多家菜场已启用“在线”模式
其实,在杭州像东明农贸市场这种网上下单,配套配送的模式也有很多。
比如,万寿亭农贸市场的300户经营者,首批60户经营信誉度高的摊主已经将自己的商品“搬”上手机上,涉及生鲜、净菜等千余个品种,配送范围为万寿亭农贸市场周边1公里范围。
而丁桥农贸市场的“O2O”模式针对老人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服务。老人们只需参照订货单,打个电话,便可享受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
而这张订货单,还是为老年人特别定做的,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口感较软、清淡的适合老年人的产品。
此外,在杭州制定的《2015杭州市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在农贸市场创新管理上将结合智慧杭州建设,继续探索建设智慧农贸市场,在全市推行农贸市场网络经销业务,让市民通过网络、手机下单预定,菜品即可送货上门,以解除双职工后顾之忧。
记者手记:
农贸市场虽小,却是民生大工程。菜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平台。除了确保菜品的质量安全外,方便居民也是重要环节。如今,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农贸市场也在顺应“互联网革命”的大潮,逐步转变,成为居民身边不可或缺的“菜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