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长假后,都会涌现各种企业招聘会。记者发现,进入羊年,杭州企业的招工特点正在发生变化。
往年,一些企业不等春节假期过完,就会派人事科长赶往人才市场“抢”工人;而现在,一些企业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逐年下降,但产能继续上扬。
一些往年清一色招一线操作工的企业,今年大幅增加了技工和学历较高人员的招收比例。
企业正在或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近日,本报记者调查了杭州多家企业和相关单位,试图弄清背后的原因。
现象
一家老牌用工中介14年来首次很“轻松”
年初七、八,在下沙大都文苑风情小区旁的几家人力资源公司门口,气氛异常平静。
住在附近的宏小姐清楚地记得,往年此时,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龙——刚到杭州的求职者,背着编织袋、拖着拉杆箱前来。
今年的情景却大不相同。“没啥求职者,也没有企业来抢人。”等了一个上午,只零星来了一些求职者。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工作人员小李,大部分的时间都只能忙着在手机上抢“红包”。
“企业的用工需求,感觉不像往年那样迫切和紧张。”浙江广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朝富说。
朱朝富曾在淳安县委农办做办事员。2001年起,这个中年人下海到杭州闯荡,因为发现很多工业企业渴求大量“农民工”,于是,他进入了杭州服务外包领域,开始为杭州下沙、滨江以及嘉兴等地企业寻找和管理外来劳动力。
“从2001年起一直到去年,每年的新春,我们都会接到很多企业委托来的大量用工需求,一般都是很忙、很紧张的。”朱朝富回忆,一般说来,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人力资源部几乎所有员工的电话都不停,他们不断地联系安徽、湖南等地的民工,“到了年初二,人力资源部的值班人员必须赶到公司来接电话。”
然而,今年新春,这家服务外包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值班室,直到年初五都空空荡荡。“年初六,他们才真正来值班。我自己么,往年年初三必须从老家赶回杭城上班,今年年初六才来。”
为什么今年新春突然“轻松”起来?朱朝富拿出了一组数据来解释,原来,今年新春之初,这家服务外包公司拿到了3500多个用工需求,业务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20%,“去年发放农民工工资达到7亿元,而今年估计可能只有5亿元,我们还算好的。”
其他一些杭城服务外包企业,业务量也明显下降。“这个企业需要30个一线操作工,那个企业需要50个一线操作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减少了约10%。”杭州优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部负责人包晓敏掐着指头算,去年年后一上来,企业的用工需求大概有300个左右,而今年才只有200个左右。 “而且好些企业招人都是为了补离职人员的‘缺口’。”
下沙开发区服务外包协会朱副会长告诉记者,服务外包行业的整体人力资源业务量都呈现下行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人才市场举行的“2015杭州新春首场综合性人才招聘会”。这场从2月26日开始的中高端人才招聘会颇为热闹,参加招聘会的180家企业来自电子电气机械制造、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房产建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行业。
“我们一下子推出了5500多个岗位。”招聘会首日一结束,组织方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已接待登记866人次,其中大学应届毕业生648人次,最终达成就业意向540人次。
制造企业
三花:员工年降5%,产能年增15%
“现在还没有招人。到正月十五后,计划最多也就招五六十个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花)制造总监戴昌苗告诉记者。
三花厂区内,近一半以上的人工生产线,已换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机器设备。一个个加工车间内,到处可见大型和小型组合机器的机械臂,不断快速地自动抓取、上料、下料,一气呵成,出来的就是光洁的阀体成品。而一些车间里的工人寥寥可数,有的甚至呈个位数。
包括一线操作工等在内,三花总体员工人数正逐年下降。“近三年,我们公司的总人数每年下降约5%左右,也就是每年减少50个人左右。”戴昌苗高兴地告诉记者。
干活的工人减少了,三花的总产能却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说明我们效益提升,竞争力变得更强了,这不正是很多企业所追求的?”
而帮助三花减少工人的“秘密”,就在于厂区内的一台台机器。在戴昌苗看来,一台花费1500万元左右购进的机械加工大型设备,能替换掉大约20名工人;一台20万元左右的小型工业机器人,则能替换掉2-3名工人。
购买机器的投入不菲,划算吗?戴昌苗连说“合算!合算!”
他算了一笔账,20个一线工人,连做一天能生产5000个产品;而同样时间内,一台大型机器一天能做7500个产品。“机器的效率相当于20名工人的1.5倍。更何况机器的能耗更低。”
为什么搞“机器换人”?原来,和很多浙江企业一样,三花也曾面临“用工荒”难题。就在2013年九十月份,三花曾打算对外招收约30名工人,结果一再降低用工条件,才招收到约15个工人。“招工条件从高中生降低到初中生,年龄条件从最大30岁,最后降到连四五十岁的也要。”
最终,这家企业决定花费巨资购置大量机器,走上了“机器换人”之路。
戴昌苗等人认为,现在一些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量下降,和企业纷纷搞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工程,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杭叉:机器换人后,相当于节省40%人力
已迁入临安青山湖科技城的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在产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用工需求量同样没有大的增加。
杭叉车间内,每天有10余台焊接机器人高效率运转着。而在总装车间,你会看到每条流水线,从头到尾,只有30来个工位。“一般来说,一个工位安排1-2名工人。”杭叉总经理助理王阜西说。
据介绍,近年来,杭叉的人员总数基本没有增加,但产能提高了大约40%。“这就说明‘机器换人’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我们这样的产能水平,相当于节约了40%左右的人力。”
“现在不会招很多人。”王阜西告诉记者,即使要招一点,也会招文化素质更高的人才。
不过,也有一些工业企业认为,目前企业用工量的减少,跟其需求减少有关系。“虽然企业用工量减少,但是外来务工者也在减少。因此,‘用工难’还会在一定程度、一定行业存在。”杭州某通信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高先生认为。
互联网企业
电商企业急招大量员工
两年前从宁波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邵平安,目前在杭州一家较有规模的传统企业做行政类工作。“我现在还没有辞职,但一直想换个工作,最好跟专业有点相关,最好是互联网企业,薪酬待遇高一些,且比较有前景。”
邵平安没有选择去传统招聘会,而是在招聘类网站投了不少简历。“传统招聘市场里面主要都是一些传统企业,岗位也比较雷同。”最近,他得到了两家互联网企业的面试机会。
“今年年后在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比往年都要多。”58同城网杭州区分管招聘的负责人毛波杰对记者说,去年12月找上门来想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客户,不管是续费会员,还是新会员,都创了新高,他们的人才需求几乎都集中在春节后。“去年杭州地区发布招聘的企业才76家,而今年一下子达到212家。”
他介绍,通过网络招聘人才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如销售、零售、服务业等。“几乎80%的电商都是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来招人。”
记者在58同城杭州招聘的类目下看到,网店客服等职位被处理成了醒目的红色字体,网店运营、淘宝美工、推广专员等职务被加上了“快招”的标签。
杭州原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给淘宝网站做网络运营的服务类型企业,其员工规模达到上百人,而70%都是客服人员。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企业就开始电话催人了,“中文输入速度要比较快——45字/分钟以上,电脑操作熟练,最关键的是要能适应晚班工作。”
杭州电商圈有个“雷锋哥”,经常热心地帮人转发各种电商信息。春节假期里,他在微信上发的过半信息,都是关于电商招人的。“年后,各类电商急需招人的情况非常明显。”他总结。
有的企业员工一年增十倍
互联网行业需要各类技术人才。打车软件企业“快的打车”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她和一位同事入职只相差一个礼拜,但工号却差了200多位。“2014年初的时候,快的打车才100多人,而现在已经达到了上千人,杭州的办公室在2014年搬了两次。办公面积从最初的一层楼,变到了如今的整整四层楼。”
搬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发展太快,员工太多,坐不下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诸多互联网企业中。“蘑菇街”从创立至今已搬了5次家,如今的办公场地已是第六处。蘑菇街副总裁俞林茂对记者说,“年后每天要收到200—300份简历,每天面试50人以上,高峰期间每天要面试100人,有时候连老总都要忙着帮忙面试工作。”
俞林茂说,互联网企业因为发展比较快,平时都在招聘人才,春节后更加明显,像技术、运营等方面的人才更是紧缺。
养车点点人力资源总监冬凌草说,他们的人力资源团队在春节后一直处于无休状态,一般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全是面试。“我们从创业开始的7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30多人,年后预计招收80多个岗位。”
本月将出现互联网企业的招聘高峰。3W咖啡联合创始人之一鲍艾乐说,大批初创企业正在摩拳擦掌,不惜用高到不可想象的薪水去挖人。
“在互联网领域,大部分项目都有投资人投资,而很多产品是需要研发、市场等一整套工种才能完成把产品推向市场,所以一旦企业缺这方面的人才,会不遗余力挖人。”鲍艾乐说,在互联网圈子,一个技术人才通过跳槽,拿到六倍于以前月薪的情况,随时会发生。
分析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人才需求量猛增
浙江的企业招工趋势,正毫无疑问地发生着变化。每年3月19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会举办大型的春季人才招聘会。按照惯例,辖区内企业会提前向开发区管委会就业管理处交上用工需求。
年初七回来上班后,当相关负责人打开这份汇集完毕的94家企业用工需求后,明显感到了不同——
“比如,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需要模具技术员5名、产品测量员5名、QC(品质把控员)10名;杭州友科电子有限公司要废水废气环保工程师2名、设备维修2名、设计课课长1名……往年这些企业招聘员工,要么是操作工,要么就是质检员。而今年则出现招聘工程师或技术工的岗位,企业对新招员工要求一定的技术含量。”
开发区就业管理处的老员工回忆,“以前,100家企业来招聘,可能90家以上的都是工业企业,而且招收的都是操作工或车间的生产工人。原来,初中中专或高中都可以,而现在,三产服务业都可能要求大专以上。”
此外,用工需求显示,下沙的第三产业企业多了起来。“从现有的用工量来看,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用工需求量大约各占一半。”
另一方面,记者从国内几家知名网站了解到,春节后的网络招聘成了热点。如58同城举行了“快找好工作”招聘季活动;赶集网推出了网络招聘节,覆盖全国近百个城市;智联招聘也搞了“1%的秘密计划”大型网络招聘会,从中也能看到大量浙江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用工需求。
制造业“机器换人”
是变化的重要因素
记者联系了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杭州自动化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国耀。对于当前新春招工出现的各种变化,王国耀认为,“机器换人”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他看来,包括简单用工的减少,企业招工对人才需求等各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工业4.0时代的必然趋势。目前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招工呈现的种种变化正是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前奏。制造业的转型是必然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必然会消亡。而制造业转型必须建立在自动化、机器人和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这一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就需要企业抓住时代机遇,乘势而上。
下沙开发区管委会就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种种招工变化,“跟企业转型升级存在关系”。
杭州企业的“机器换人”趋势已势不可挡。据杭州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数同比下降2.3 %,万元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同比下降10.3%,单位工业增加值直接材料消耗同比下降12.9%,全市“机器换人”工作成效显著。
杭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杭州市将继续落实以“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工作,其中包括在年度内实施450个以上“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培育示范应用企业20家、优势服务企业5家;召开10场以上“机器换人”现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