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中心接连接到了好几起有关预付卡消费的投诉:有在健身房被“美言相劝”下办了健身年卡却发现自己却根本没有时间去,也有为孩子充了几千元的游乐园、婴童洗浴的充值卡却在用了几次之后发现店家已经人去楼空。事实上,这样的投诉每个月都会有好几起,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又老生常谈,再来聊一聊预付消费这个话题。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这种新型的营销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人们将千百年来习惯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演变成了更为简单的“刷卡计次”,这不仅免去了消费者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往往还能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优惠,并且商家还能预收资金,固定客源,从根本上说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但是,“优惠”“折扣”的背后,消费者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一旦商家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锻炼或者更有甚者,有预谋地在短期内大量推销预付卡,达到目的后在未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关门停业,携款而逃,消费者往往手中还持有未消费完的预付卡却不能继续享受服务,维权也往往因为涉及金额较小而不能立案、维权过程繁琐、没有充分证据等原因无疾而终。
面对商家的鼓吹和诱惑,消费者应当理性面对,控制冲动,认清预付式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在确定商家的信誉程度良好,消费行为实为必须的时候,预付消费才是“划算”的,否则,很有可能面临买卡容易退卡难、商家服务打折这样的尴尬局面,而且,很多预付卡有限期,商家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未用完就变成了废纸一张,消费者不仅没“省钱”,还“浪费钱”了。当然,一旦遇到了问题,还是要第一时间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进行投诉,尽可能的挽回损失。
(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