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不是葡萄酒产地,在区位、港口、保税政策等方面也不具备明显优势,但近年来却一直被视为中国进口葡萄酒重要的集散中心而广受关注。究其因,既和温州人强大的葡萄酒消费能力有关,和遍布世界的温州人及其掌握的众多葡萄酒品牌资源和营销网络有关,也离不开一群致力于做大做强温州进口葡萄酒产业的人。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现任会长徐亮,便是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位。
温州改革大潮中成长
和许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从萌芽到发展的人一样,徐亮的成长过程镌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1988年的温州,市场活跃、经济繁荣,各种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次聚会时,几位朋友提及,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出现了公关事务所,是不是在温州也开一家?说者无意,时年24岁的徐亮却听者有心,觉得这个新行当既符合自己喜欢交朋友的性格,更是今后社会所必需的,便将其作为创业目标。之后几个月里,他一面自学了解“公关”的相关知识,一面四处联系跑部门、办手续,最终于当年5月在市区人民路花柳塘一间民房里,挂牌创立温州联友公关事务所。
就这样,靠着敏锐嗅觉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他带着七八个同样年轻的工作人员开始“公关”生涯。从承包重组经营不善的舞厅到联合电视台办演讲赛,从承办人民广场展销会到举办模特大赛、选美大赛、卡拉OK比赛等等,“联友”成了当时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项目开工或办演出展会时的不二选择。凭借这个平台,徐亮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在当时的温州改革大潮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温州第一家公关事务所,在全国也能排进前十。”说起自己这个运营至今的实体产业,徐亮颇为自豪。
不善饮酒的“酒会长”
近年来,温州进口葡萄酒市场迅猛发展,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乱象。为保障市场良性发展,加强行业自律,2009年,不善饮酒的徐亮受邀组建了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并出任秘书长。之后,他积极与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协调沟通,多方争取政策支持,组织政企对接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酒企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帮助酒企切实解决了许多经营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0年,徐亮代表协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集散地的设想和建议,得到了肯定,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扶持建立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的相关文件,为温州打造全国进口红酒集散地奠定基础。同年,由市政府主办、该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酒类行业协会联谊会暨中国(国际)葡萄酒温州论坛”成功举办,使国内外众多酒商云集温州共商酒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温州作为未来中国进口葡萄酒集散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担任会长后,为进一步推广“温籍”进口葡萄酒品牌,打造本土葡萄酒消费文化,近年,徐亮又带领协会,先后策划组织了首届温州国际葡萄酒文化节、品酒师大赛、葡萄酒示范店评选、进口葡萄酒消费者满意品牌评选、消费者满意婚庆用酒评选、进口葡萄酒领军品牌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推动温州进口葡萄酒产业的转型发展。
自2007年开始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徐亮每年都会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撰写提案,并认真参与政协及界别组织的各类视察、监督活动,积极实践“亲民协政、为民履职”的职责。仅去年一年,他单独撰写的提案就达到10个,内容涉及食品安全、交通管理、医疗、环境等多个方面,并全部被核准立案。因表现突出,去年他还被市政协授予含金量颇高的“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此外,由于热心社会公益,徐亮还先后被七个省、市级部门聘请为特约监督员、行风监督员,并荣获温州市社科工作先进个人、温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先进个人,温州市民间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