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每一次脉动中,都会涉及众多温商的命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部分功能向周边城市迁移,不仅带来众多商机,同时也涉及众多温商的未来走向。温商如何看待北京市场的外迁,又如何把握一体化发展中的商机?本报特派记者前往北京等地进行走访,今明推出“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温商”上下篇。
连日来,来自温州瑞安的金晓莲,在北京世纪天乐国际服装市场的二楼铺面外打出39元、69元等女装批发降价的牌子,吸引了众多客商,生意火爆忙得不亦乐乎。她说,不久这里就要搬迁了,这一阵子的生意与所有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商场里经商的人一样,算是“最后的晚餐”了……
北京两市场聚集近40000温商
路边专卖永嘉麦饼的乐清人日营业额2000元
北京世纪天乐国际服装市场是北京西直门大街动物园商圈中众多批发市场之一,在北京被统称为“动批市场”。
据北京市永嘉商会会长黄新洲介绍,北京动批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北京的城市还比较小,位于市西北二环的动物园周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在这里设摊卖服装,由于这里贩卖的服装都比较便宜,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逐渐聚集了人气。后来也逐步形成了北京较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近年来,大量的资本流向动批市场,先后建成了世纪天乐、金开利德、东鼎、聚龙、众合、天皓城、万荣天地等众多大型服装批发市场林立的局面。
“最早在动批市场经营服装的温州人已经无处寻找,但是,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温州人在动批市场设摊卖服装了。”金晓莲如是说。
金晓莲是在1998年来到北京经营服装的,当时,动批市场也还是些路边的摊点。但是这里人气很旺,生意非常火爆。来动批市场批发服装的客商全国各地的都有,尤其以河北、东北和山东人最多。近年来,许多老板在动批市场进行投资,建起了很多的高楼大厦,建起了市场,5年前,金晓莲就是在世纪天乐建成后买了商铺进驻市场的。金晓莲说,在北京动批市场内,至少有3000多温州人在经营服装批发生意。温州人最集中的还不是动批市场,而是位于丰台区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据说在那里至少有上万温商在做服装批发生意,市场内摊主间都是用温州话交流的。
大红门市场的形成与动批市场相似,近年来,也形成了大红门服装商贸城、京温服装市场和新世纪服装城等多个服装批发市场,这里与动批市场一样,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推着大车小车货物的进货商。
来自永嘉的邵庆泽告诉记者,大红门最早就是一个村庄,这里是北京温州人最为聚集的地方之一,简直就是一个温州村。大红门周边围绕市场经商的温州人估计在30000人以上。不仅服装批发市场里温州人多,而且由于温州人比较喜欢集聚,带动了周边出现许多温州人开的小饭店和两个专门经营海鲜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里的经营户大多是温州乐清人。
也还是由于温州人多,就连温州的麦饼生意都非常红火。一位来自乐清芙蓉镇在大红门路边专门卖永嘉麦饼的王大妈告诉记者,她每天在这里销售麦饼200多个,一个10元,一天可以有2000多元的营业额。
大部分温商表示不舍有人表示将留北京另辟市场
也正是由于市场集中、人气旺盛,引发了交通、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给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压力。基于这样的原因,北京市决定将动批和大红门等人口聚集过多的业态外迁,与中央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形成呼应。
产业转移,市场的外迁已成定局的时候,涉及其中的在市场中经营的众多温商面对记者,纷纷表示出了自己的不舍。
在动批市场做服装批发生意15年之久的金晓莲说,她现在经营的女装批发不仅生意很好,而且还在北京市区买了房子,动批市场外迁,可以说自己有上百个不舍离开的理由。但是金晓莲表示,既然市场的搬迁是大局,自己也会跟大家去新的市场拓展服装批发业务。毕竟温州人早已习惯了走南闯北的生活。
记者在北京动批和大红门市场调查的30多名温商中,大部分人的想法与金晓莲一样,不舍归不舍,但是都表示自己愿意到新的市场去营生,再闯一片新的天地。
在大红门经营服装批发已经10多年的乐清人刘建平却表示,十多年来,自己在北京批发服装积累了一些财富,大红门要是搬迁,自己会在北京租一个大的地方,开拓高档服装市场。刘建平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市场搬迁后,给当地周边居民的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不便,开个小型的高档服装店,也算是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方便。
其实,在动批市场和大红门的京温服装市场,都有温州商人的投资,但是,投资人都婉言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在动批市场投资的温商吴先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自己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是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关注北京批发市场的变迁,像这样的消息越少越好,因为,自己投资动批时间不长,希望这个市场存在更久一些。当然,北京市场外迁,原来自己有投资的市场建筑物功能要改变,并不影响自己赚钱,只是,他希望这样红火的市场存在越久越好。
不舍归不舍,北京动批和大红门等市场的外迁,涉及超万温商挪地儿已成事实。
温商早下手买廊坊商业用地欲建厂房和仓储出租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设计产业转移中爆发出来的巨大商机,许多在北京做市场的温商早已觉察到,而且还在中央政策发布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来自永嘉县岩头镇的胡女士,在北京大红门服装市场拥有两个铺面,生意一直都很红火。胡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北京经商的,一直在做服装批发生意,生意都比较好。近年来,由于大红门、动批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周边的交通压力也非常大,堵车是市场周边道路的家常便饭。因此,北京的几大市场要搬迁的说法早就已经有了。为了在市场搬迁政策出台前,赶个早班车,2012年,她就在廊坊市买下200亩商业地。等的就是北京市场的搬迁。胡女士说,她的那块地还没有开发,现在机会来了,她计划在今年将自己在廊坊的200亩地建成厂房和仓储,出租给服装企业或者市场服装经营户。
胡女士说,和她一样在大红门市场经营服装的温商,两年前就在廊坊买商业用地的人至少有5人,购买用地共计近1000亩。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政策的日渐明朗,先下手的温商也看到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希望。
来自永嘉的吴利灿是上海某电线电缆企业的北京公司负责人,他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势必让北京周边地区迎来一个大发展期,这将给电线电缆企业带来一个巨大市场,当然,这个大发展的带动力不仅是电线电缆。
北京市永嘉商会会长黄新洲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北京周边地区大发展,也将带动大市场发展,对于温商来说,也将出现新的发展商机,最近,北京市永嘉商会接待了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温商商会来北京周边考察项目。
黄新洲表示,虽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的许多政策细节还没有明确,但是,大多数温商已经开始动起来了,经常去北京周边的河北和天津境内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