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论投资额,杭州引进的这个绝对算不上是大项目——与动辄上亿元投资的大项目相比,它的确显得很小。但就是这么个项目,却引得上海等城市疯抢。
各地之所以在这个项目上争夺激烈,原因有二。第一,这个项目,正是代表着当前、未来各大城市所要大力发展的智慧城市领域;第二,这个项目的名称,叫思科中国总部。
思科(Cisco),2013年《财富》美国500强中排名第60的公司,全球互联网行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全世界第一台路由器,就是思科发明的。
这么牛的一家公司,为何拒绝了上海等城市抛来的橄榄枝,偏偏选择了杭州?在与其他城市的激烈争夺中,杭州又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这背后,还真的很有故事。日前,本报记者找到了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朱菁——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市思科中国总部项目工作小组组长,请她来讲述杭州与思科结缘始末。
思科寻求合作伙伴
这个消息被杭州“盯”上了
说起来,要跟“高大上”的伙伴搞合作,在讨论如何合作前,有件更为重要的事:及时知道对方的动态消息——人家就算要设立中国总部,总不可能发个文昭告天下吧。知道人家想干嘛,才能有下一步的动作。
得到思科想在中国找合作伙伴的第一条消息,颇有些机缘巧合。2011年下半年,浙大网新控股的快威科技给杭州市领导打了个报告,说是思科要在中国选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快威科技作为候选之一,尽管本身实力不俗、希望很大,但他们还想再加点筹码:希望与市政府签订一个合作备忘录,以证明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很不错。
作为职能部门,当时杭州市外经贸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觉得这么大一件事,不能光是企业忙活,市里应该做点什么。
经过仔细的思考,杭州走出了第一步棋,叫加深印象。2011年9月23日,趁着思科全球副总裁来杭州考察合作伙伴的机会,浙江省商务厅、杭州市政府、思科公司和浙大网新共同签署了旨在推动思科——网新合作平台落户杭州、共同开展“智能+互联城市”合作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里面没有具体项目,主题就一个:欢迎思科来参与杭州智能互联城市的建设。
所谓智能互联城市,简单来说,就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包含了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生活等多项内容,从而构建一个智能的生产、服务、生活体系,让城市中的每个人享受健康、平安、便捷、和谐的生活。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一直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把构筑数字杭州、建设天堂硅谷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号工程”。
既然没有具体项目,为什么要签?杭州有自己的想法:像思科这样的公司,签署备忘录这种代表公司行为的事,都是要经过董事会确认的。这也就相当于给了杭州一个在思科董事会成员们面前露脸的机会,这些董事们知道北京、知道上海,但不一定知道杭州啊!杭州的目标,是把“hangzhou”这个标记,植入董事会的决策层。
备忘录签了,第一印象挺不错,接下来才有好戏。
只有5天
差点谈崩了
第二步,也走得很顺。
快威科技因为实力过硬,成为了思科的合作伙伴。2012年9月9日,思科国际、快威科技、道楷公司共同成立的城云国际公司在杭州投资成立了城云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作为思科在中国发展智能互联城市战略的重要平台。
这相当于杭州打赢了思科落户中国的第一仗。
杭州开始更深入地研究思科的战略。中国市场在思科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与很多大公司一样,从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的转变,肯定要迈出本地化的步伐。思科既然想参与智能互联城市建设,必定要在中国设立公司,如果能设立在杭州,这将对杭州产业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杭州的判断。
事实上,思科也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始考虑在中国设立总部问题,并且对杭州有深入考察,但思科始终没下定来杭州的决心。双方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捅破这层“合作之纸”。
2013年,杭州终于抛出了自己的要求。在5月份的一次谈判中,就有了这样一场对话:“我们欢迎思科来参与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思科如何来参与?”“90天内思科在杭州设立独立法人公司思科中国总部。”
设立思科中国总部,思科是同意的。不过,他们不愿意明确期限。
90天?思科说“NO”。
按照计划,5月8日又有思科高层来杭,到时候市政府要与思科签订合作备忘录,时间节点是要写进备忘录的。
离签订备忘录的日子只有5天了,谈判依然陷入僵局。每天都是长途电话,有时候还是国际长途,还有不停的邮件往来。因为时差的关系,经常得晚上跟他们联系。双方的法律顾问也跟着加班,就备忘录的每一处条文改动仔细斟酌。这5天的时间里,双方随时可能谈崩,双方工作小组组长的手机电板,每天都被打光为止。
幸运的是,经过沟通,双方各让一步:成立公司的时间约定在签订备忘录的180天内。
思科的人后来说,只用180天成立一个公司,这在思科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签订备忘录,听起来是很正式的。一般来说,像思科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不大可能发生签订备忘录后又不作数的事情。但是,备忘录毕竟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到板上钉钉的地步,杭州悬着的心也不能放下。
筑巢引凤,杭州一直在努力——
波澜再起
其他城市抛来诱惑大单
可不是吗?国内的好几座城市,此时也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想把思科项目抢过去。2013年8月份,双方又签了一个工作备忘录,把双方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都明确了。
杭州方面提出了开展工作的四项原则:
1、要依法守规,政策上违规的事情咱们不做;
2、要以项目为核心,重点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以上城区为示范点,把杭州打造成为中国“智能+互联”的智慧城市样板,最后形成一个“思科云产业集聚区”;
3、要以服务为灵魂,杭州为思科进入做好充分的服务工作;
4、要以推动产业进步为目的,杭州给予政策支持,做好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让思科在杭州的智慧互联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杭州提供给思科的支持政策跟其他城市相比,完全没有一点优势。但是思科为什么同意了?
杭州拥有华数、浙大网新等一批走在智能互联技术及应用领域前沿的知名企业,且都有与思科合作、实现共赢的美好愿景。
杭州在服务思科,为思科创造最好的合作发展平台等方面的诚意,也打动了思科。人才是思科发展的核心资源。在谈判的时候,杭州方就提出一个观点:选择在哪个城市落户,是你们的权力,但你们要让“人才”喜欢上一座城市啊!如果“人才”不喜欢这座城市,他们肯定不会开心,也就没有更多的智慧与创造。相信你们也要让“人才”愉快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对不对?
杭州提出的服务内容,也让思科方面很满意——杭州市思科中国总部项目工作小组专门组织了一支服务队伍,为思科方提供户籍、子女教育、出入境、项目代办等各方面的服务。
发布会上
一锤定音
经过紧锣密鼓的忙碌,2013年8月22日,思科(中国)有限公司在杭州市上城区完成注册。公司的地点,就在望江地块。一切在低调中进行。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一锤定音,那么你又错了。
到这个时候,还有城市不放弃,用项目吸引思科!
这对杭州来说,又是一个变数。注册的确是注册了,但是人家可以变更的呀,从杭州迁到其他城市,手续方便得很!
经过充分的沟通和争取,有了今年3月18日的那场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思科全球业务总裁Chunck Robbins(罗卓克)也出席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双方正式对外宣布:思科中国总部,落户杭州!
这场昭告天下的发布会,才算是最终的一锤定音。
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朱菁还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消息。最近,杭州正在拍摄杭州投资环境宣传片,该宣传片将以微电影的方式呈现。其中信息技术产业篇中,思科的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将作为主人公出境,表明思科中国总部选择了杭州。画面中,他还有这样一句话:我相信杭州正在谱写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