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玮洁制图
四月的杭城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西湖边、吴山广场、西湖文化广场等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市民逐渐多了起来。风筝漫天的季节,有心的商家也早已嗅到了这春风中的商机,一家杭州的风筝策划公司就将小小的风筝变成了广告宣传的载体,变成可供欣赏、收藏的精美艺术品,走起了私人定制的路线。
想赚风筝的钱不容易
每年旺季只有三个月
这家公司叫做杭州弄潮儿会展策划公司,其实早在2002年,现任总经理陈灵通就看中了杭城的风筝市场,他和合作伙伴在花圃开了当时杭州的第一家风筝店,然而效果却不好,风筝店基本没什么生意,加上风筝本身极强的季节性带来的销售限制,一年下来,他们光房租就得7万多,收入却不到2万,创业前景一片灰暗。“当时即使在风筝销售最旺的季节,公司也只吸引来了十几名个人顾客。”陈灵通说。
惨痛的经营现实使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最终在2004年,陈灵通创办了杭州惠通企划展览公司,并在一年后更名为现在的弄潮儿。和之前不同,他确定公司的主营内容:做定制化的风筝广告。弄潮儿制作的风筝,从最开始的老少皆宜,用来娱乐健身的小工艺品,摇身一变,成为空中讨巧的广告宣传载体,而如今的弄潮儿,已发展成为一个技术服务型公司,拥有多名国家级策划师、设计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先后为多个旅游单位、国际动漫节、大型企业服务过。
不过,风筝说到底还是个技术活,专业人士稀缺,淡季时公司只有10多人,就算每年三个月的旺季,自己员工加上“借来”帮忙的朋友,工作室里也只有50~60人。如果商家要求风筝设计精美、造型各有不同且全部由手工制作,那么一个月的产量也就只有20多只。所以在遇到客户的大型宣传活动时,公司往往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准备。
从平民化到高大上风筝也可以“私人定制”
普通的风筝是用来放飞玩耍的工艺品,弄潮儿却特意让风筝走“高大上”的路线,按照客户的不同需求,玩起了“私人定制”式的风筝广告。
与一般批量印刷生产的风筝不同,这家杭州本土的公司首先根据客户的需求确定主题,然后再进行风筝的设计和制作,整个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价格自然也比普通风筝高出许多。一般来说,风筝的消费旺季在3月到5月,弄潮儿每年最忙碌的季节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中了观赏性极强且价格相对便宜的风筝展示市场,弄潮儿光在这三个月的收入就能达到30万—40万。
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曾有2万只绘有动漫节吉祥物“乐乐”形象的风筝在动漫节开幕式现场、杭城各大市民广场、校园等地放飞,堪称壮观的场景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许你不知道,这2万只风筝的设计、制作者正是弄潮儿。据了解,在那次活动中,弄潮儿整体打包卖出了十几万的价格,其中的项目包括活动策划,风筝制作、设计、放飞等产业化、“一条龙”式的定制型服务。
除放飞风筝广告外,弄潮儿的另一个服务内容是大型展示风筝广告,这种风筝不在天上飞,而是像平面广告一样“站立”在地上。如该公司先后为杭州某大型超市、楼盘中的高档会所等做过露天和室内精美风筝展示广告。“我们主要做中高端的精品风筝,为企业、旅游景点、大型活动等服务。”陈灵通表示。
做具有杭州特色的风筝
变身后飞得更高更轻盈
谈起风筝,更多人也许会想到素有“世界风筝之都”美誉的山东潍坊,事实上,弄潮儿的大本营也在潍都(潍坊又称潍都)。依靠潍都成熟的制作工艺、人力资源等,尽管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在杭州地区,但公司2/3的风筝则在潍坊制成,剩余的1/3在陈灵通的家乡台州完成制作。
“虽然潍坊的风筝远销全国,但在各地放飞时却存在一个问题。”陈灵通解释说,潍坊有大面积的平原,当地风力大,因而潍坊制作的风筝一般都比较重,但杭州风力相对较小,许多潍坊的风筝在杭州根本就飞不起来。因此,弄潮儿将风筝在体型和重量上都做了改变,使其变得更轻盈,更容易飞起来。
同时,有着深厚美术功底的陈灵通和他的妻子将杭州文化“搬”到了风筝上,让他们的风筝有了杭州特色。潍坊的风筝在内容上过于传统,而弄潮儿则使风筝变得时尚、艺术。如曾在风筝节上制作的绘有白娘子、许仙图案的风筝、西湖十景的风筝等。
接下来,这个在风筝淡季仅有10多人的公司打算制作南宋宫廷系列风筝,进一步将风筝地域化、特色化,陈灵通也希望,他们用心“创造”的风筝,不仅是漂亮的广告载体,也能成为可供欣赏、收藏的完美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