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企服务网为您提供杭州企业查询、杭州公司查询、政策咨询、企业培训等网络服务 入会申请
当前位置:杭州民企服务网综合资讯热点新闻
浏览:468 次
杭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综述 迈向“创新型城市”

引领世界互联网产业潮流的阿里巴巴。记者李忠摄

  一家企业、一个产业要创新,一座城市也是一样。

  为什么一位又一位马云式的创业精英在这里“诞生”;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引领世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什么海康威视名列中国安防领域首位;为什么华三通信、中控科技、中科微电子等一批企业迅速成为行业一流;为什么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义无反顾来到杭州……

  西子湖畔,钱江之滨,杭州,这座被称为“天堂硅谷”的创新之城,每天都在演绎一个又一个创新创业的传奇故事。

  “要进一步推进创新,以杭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抓好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推进与名校大院的战略合作,大力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创新成为杭州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这样强调。

  “十二五”期间,杭州人均GDP将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经济发展将进入更高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杭州新一轮发展的迫切要求。

  日前公布的《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杭州将建成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还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这就是阿里巴巴为何要留在杭州,因为这座城市正在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以实现驱动发展,并瞄准了包括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以支撑杭州未来战略发展,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打造新“引擎”。

  杭州,在这种创新的集聚和裂变过程中,正在崛起为一座创新之城。

  从“天堂硅谷”迈向“创新型城市” 在更高起点上奋力前行

  两只长相一样的苹果,哪只酸,哪只甜,用“光”照一照就能知道。

  都说水火不容,但是“水+煤”却能发生神奇反应,让原本燃烧不充分的煤可以达到99.6%的燃烧效率……

  这些曾经的天方夜谭,正在通过杭州企业的自主研发、科技创新,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科技的脊梁,创新的热血,让柔美的西湖和沸腾的生活交融,将未来拥揽入怀。

  “十一五”期间,杭州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推进,综合科技实力保持全省第一,国家专利工作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在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上,杭州又被授予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荣誉称号。

  2010年,杭州等16个城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杭州也随即出台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和学习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建设一样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

  进入“十二五”,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集中力量重点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的重大决策。

  2011年,杭州市政府正式下发了《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5年)》,《规划》对杭州在“十二五”期间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空间范围为杭州市域,包含了各区县(市)。

  根据规划,到2015年,杭州将建成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还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续写传奇,杭州为自己描绘了一幅从“天堂硅谷”到“创新型城市”的路线图。

  “人才+资本”,科技创新企业的导航仪

  科技长跑继续,创新马达的动力继续,对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继续。

  “2012年是实施《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创新实践、建设‘三城三区’的重要之年。全市科技工作要围绕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型’城市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为突破口,通过创新与产业化、研发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抓重大科技攻关、抓科技成果转化、抓科技企业培育、抓科技平台建设、抓知识产权保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在调研杭州科技工作时坚定有力地说。

  “十二五”期间,杭州经济发展将进入更高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杭州新一轮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引领者。

  近年来,科技创新正引领着这座人间天堂,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为支撑,吹响了城市未来战略发展的号角。适合生活的杭州,同样适合创业创新,因为,这里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自2005年,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年上升,政策的倾斜促使实现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投向科研活动的引导和放大。2007年成立的杭州市创投服务中心、创办创投中国网,本着“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为宗旨,已经为240多家企业吸引投融资资金6.6亿元。2008年又设立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至此,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8个,带动社会资本13亿元,放大倍数达8倍。

  市科委的负责人说,市高科技担保公司显示政策性担保公司职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创新担保方式,累计为全市495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5.8亿元。调动区、县(市)科技、经济部门和科技银(支)行的积极性,先后与7个区、县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9250万元风险池资金,可为全市科技企业提供3.7亿元贷款融资。

  坚持“人才+资本”的杭州孵化器建设模式,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的培育和建设,抓好创业导师队伍,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空间。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金钥匙,这不仅是阿里巴巴为何要在杭州扎根,并青春常在的奥秘;这也是杭州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相关主题:
  • 浙江今年重点建设1700个项目 哪个与你密切相...
  • 浙江3月网贷成交量环比升近4成 投资应做好风...
  • 清明10万辆共享单车“攻陷”西湖 景区约谈四...
  • 5110”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富阳缘何...
  •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 会为浙江发展带...
  • 杭州要打造“粮食+互联网”粮食批发市场 
  • 2016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出炉 你家表现如...
  • 夏宝龙率浙江省代表团访问阿联酋:携手合作...
  • 第二届中国(杭州)健康饮水与品质生活高峰...
  • 如何破解垃圾围城 ?浙江“经验”领跑全国 
  • 栏目分类  
    热点新闻
    广而告之
    媒体聚焦
    政策发布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环城北路167号汇金国际大厦A座11楼  邮编:310003
    ICP备案:浙ICP备1401670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