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企服务网为您提供杭州企业查询、杭州公司查询、政策咨询、企业培训等网络服务 入会申请
当前位置:杭州民企服务网综合资讯热点新闻
浏览:513 次
浙江催贷危局续:银行踌躇援助
因银行催贷而集体上书地方政府的浙江600家企业正在焦急等待。

  7月17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目前发生在浙江省担保圈的信贷风波已经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省金融办日前牵头召集银行、相关职能部门举行闭门会议,多次协调商讨对策。

  但在浙江省政府召开多次协商会议后,企业与银行之间并未就催贷事件达成一致。面对当地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率,银行认为催贷属“正常反应”。截至目前,杭州市金融办还未接到任何予以解决的相关通知,仍处于等待的过程之中。

  “政府是否帮助企业渡过此次难关,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杭州市金融办一位人士告说。

  求助政府

  据报道,近日杭州600家民企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希望省政府联合省经信委、省金融办、省银监局以及各级政府维稳办成立协调小组,对这次因银行催贷引发的民企资金链危机尽快进行集中和系统性的处置;并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协调银行暂时停止收贷,并尽快将近期所收贷款暂时发放给相关企业;以及希望政府出面与银行方面协调,争取今后3年之内,不要削减相关企业的贷款额度。

  “600家企业联名上书并不是一个突发事件。早在6月底,就已经有4家企业联名上书相关部门,恳请政府出面延迟他们还贷的时间。”上述杭州市金融办人士向记者透露。

  7月3日,虎牌集团向杭州萧山区政府提交了相关互保、联保,以及银行抽贷带来的资金状况,并提出了如何解决虎牌资金问题的请求。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政府提交的报告以寻求保护。“此次联名上书的600家企业中,不乏龙头、明星企业,受关联银行更是高达23家。”上述杭州市金融办人士告诉记者,在接到600家企业联名上书之后,浙江省政府紧急召开了临时会议,参会人员包括企业代表、银行代表、各企业协会代表、以及政府相关领导。

  早在6月14日,杭州市政府便公布了《关于杭州市部分家具企业及关联企业信贷问题政银协调专题会议纪要》,其中包括省银监局、省金融办和多家银行均参加了专题调研,提出问题家具企业的债权银行要及时向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和省银监局汇报,不再“出现一家银行放贷,一家银行收贷的现象,做到银行之间共进退”。

  然而,仅仅一个星期之后,浙江省政府再次召开了视频会议,建议“尽快建立专案小组受理危机企业的报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据悉,在浙江省政府召开的多次协商会议上,企业与银行之间并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多数企业代表认为,最近发生的一些企业因联保、互保陷入资金链风波的事件是由于银行催收贷款造成。

  “正是催贷的压力沿着浙江民企之间庞大的联保互保网络蔓延,引发了大面积的企业资金链危机。”企业代表在会议中表示,因为银行催收贷款,才导致了企业“一损俱损”,因此各银行不良贷款率迅速攀升,说到底是银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虽然政府重视企业互保、联保圈危机,但银行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协调而减缓催缴贷款的速度。”浙江某电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延缓借款人的贷款期限给企业创造自救机会,从而减少贷款损失或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进而盘活有效资产,缓解企业债务危机,也都只是短时期的权宜之计,并不是长期有效的解决办法。

  联保互保陷阱

  “如果说去年十月的关键词是资金链断裂跑路,那么这次的关键词就会变成互保破产跑路。”一位浙江银监系统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今年浙江地区会因互保、联保链上的个别企业资产被冻结或现金流不畅问题,导致多家企业受到拖累。

  记者了解,企业间多层次的担保在浙江一度非常盛行。温州的一位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在温州的联保互保,常常是A企业为B企业做担保,B企业为C企业做担保,C企业为D企业做担保,D企业再为E企业做担保。“很多是多层次的担保,有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第五圈,到最后都搞不清这个链条了。所以一家企业倒闭还不起贷款就会带倒一大批企业。去年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就与这种联保互保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悉,按照相关规定,三至六家企业可组成一个联保体。在共同的专业市场的圈子里,由企业自愿组团。成立联保体后,银行给单户最高授信可达到1000万元,联保体最高授信可达到5000万元。

  除此以外,行业协会和地方商会也是银行的重点合作对象。“我们通过与行业协会、地方协会合作,由行业协会推荐其会员做联保互保。”浙江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虽然协会对其会员企业的商誉、资金需求量和企业经营等情况很了解,但多数情况下,协会给企业做的担保免不了存在较大的主观成分。”杭州某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负责人表示,按照正常的程序,银行自己也会对贷款企业做调查评判。但银行业的风险控制系统未能防范极端状态的出现,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控制便成了一道摆设。

  据浙江银监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37%,系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级市;到今年2月末,温州不良贷款率为1.74%,3月末为1.99%,4月末为2.27%,5月末为2.43%,6月末为2.69%。

  不同于联保互保产品在长三角的一度火热,珠三角的银行表示,要促成企业接受联保互保却始终是一个难题。

  “在广州,我们的互保联保业务一直做不起来。”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对公业务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原来也曾希望推广这一业务,但在广州,很难找到愿意做互保联保的商会,除了温州商会还有意愿做互保联保之外,其他的商会如潮州商会、阳江商会、湖南商会等等,大家都不愿意抱团贷款。此外互保联保产品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的推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究其原因,是当地的企业都不相信互保联保的对象。“比如,三家企业联保互保,如果是好企业,它为什么要为差的企业做贷款担保?——所以好企业不愿做互保联保。愿做互保联保的企业,除非是几家差的企业,合伙骗钱。”东莞的一位业界人士坦言,这业务不好做,不主张做互保联保。

  “今年年初以来,珠三角一带出现不少中小企业倒闭,一些没有抵押物,只是通过联保互保方式发放的贷款银行根本收不回来。比如,东莞的一张贷款单子,上下游近十家老板集体消失。”某城商行支行行长表示。

  银企意见现分歧

  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给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

  记者从杭州金融办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浙江企业采用互保模式获取贷款很普遍,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60%~70%。尤其是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浙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

  “企业含辛茹苦经营了20年,结果不到24小时就倒下了。”杭州市平湖区某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对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惨痛。

  可是,这样的说法引起了银行相关人士的强烈反对。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的催收行为均是来自于企业之间互保风险的急剧扩大,并不是银行盲目的催收所造成。

  “除此以外,由于很多企业所贷的款项并未能投入实体产业当中,而是转投了矿山、煤矿等投资行为,当投资收益无法挽回时,便出现了资金断裂的情况。”浙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去年下半年起,江浙地区的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就已经开始上升。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浙江省2012年4月底不良贷款为637亿元,比年初增长145亿元,增幅近30%。

  “银行催贷是控制风险的正常反应,意在对风险较高的民企不予贷款延期及续贷?”建行相关人士的表示代表了银行业大多数人的看法。

  至此,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也逐渐陷入一种胶着的状态当中。“倘若银行将还款时间延后,企业会有更多的时间寻求实体经济的改善,降低其倒闭的风险。”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是,杭州市金融办相关领导表示,这样的诉求能否如愿,决定权始终在牵连在内的23家银行的手中,政府无权强制银行执行。

相关主题:
  • 浙江今年重点建设1700个项目 哪个与你密切相...
  • 浙江3月网贷成交量环比升近4成 投资应做好风...
  • 清明10万辆共享单车“攻陷”西湖 景区约谈四...
  • 5110”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富阳缘何...
  •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 会为浙江发展带...
  • 杭州要打造“粮食+互联网”粮食批发市场 
  • 2016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出炉 你家表现如...
  • 夏宝龙率浙江省代表团访问阿联酋:携手合作...
  • 第二届中国(杭州)健康饮水与品质生活高峰...
  • 如何破解垃圾围城 ?浙江“经验”领跑全国 
  • 栏目分类  
    热点新闻
    广而告之
    媒体聚焦
    政策发布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环城北路167号汇金国际大厦A座11楼  邮编:310003
    ICP备案:浙ICP备14016702号-4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