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用户,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
平均每天增加13.5万个网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昨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为62万人,现在达到了5.38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7%,是15年前的867倍。
“即使在增速放缓的当前,我国仍保持平均每天增加13.5万个网民的速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说,早在4年前,中国上网用户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球每100个网民中,就有24个是中国人。而比起数字的变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是在以农村人口为主、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的状况下取得这些成就的。
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的人群比重逐渐上升,占17.7%;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比上年底增加1464万,占整体网民比例27.1%。
与此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也颇见成效。CNNIC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比上年底增长33%,在全球的排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机成为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报告称,手机网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长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手机网民的增速重新出现回升势头,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而在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
报告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目前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手机微博和手机搜索增长最快
《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网民对手机微博和手机搜索的使用率有较大幅度增长;手机娱乐类应用中,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发展速度较快;手机商务类应用渗透率较低,但用户规模增长较快。
手机即时通信仍是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应用,截至2012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22亿,手机网民使用该应用的比例达83.0%。
截止到2012年6月底,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2.6亿,相比2011年,规模增长17.3%;使用率达66.7%,排名第二位,相比2011年,使用率增长4.6个百分点。
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其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
相比2011年下半年,手机娱乐类应用中,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文学与手机网络游戏的使用率有小幅度下降;手机网络音乐和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上升,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27.7%,相比2011年下半年提升5.2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流量手机应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2年上半年,手机网上购物用户达3747万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2347万,半年规模增长59.7%。
手机在线支付应用也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上半年用户为4440万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3058万人,半年用户规模增长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