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浙商朋友:您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在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席沙龙上的发言
周国辉
2015年4月18日
内容概要:今年是互联网进入我国的第21个年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互联网经济已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不仅是一种要素,更是一个系统;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政务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更应该积极、主动、自觉地顺应、拥抱和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搭建“互联网+”大平台,推进“两化融合”和“四换三名”,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简政放权和法治政府建设。浙商应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主动拥抱、积极作为、成就梦想。应顺势而为,转变思维,开放创新。特别呼吁浙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放手让新生代、创二代接班,开创浙商的新的征程。
一、什么是“互联网+”
大家不知有没有看过去年央视播出的大型专题片《互联网时代》?由此我们都会知道,今年是互联网进入我国的第21个年头。目前拥有6.5亿网民、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8%。中国不仅诞生了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也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互联网经济已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据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12.6万亿元,超越美国成为电子商务第一大国。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将贡献GDP增量的7~22%。假如我们回望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20年,第一个10年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行业跟传统行业共同生存、和平相处,互联网催生出了很多新经济,如门户网站、互联网游戏等。而第二个10年,我们看到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甚至颠覆很多传统行业,比如网购、电子商务等的快速兴起。而当互联网刚刚跨入第三个10年之际,“互联网+”一跃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面对这样一个新词、热词,大家不禁首先要问,“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到底能带来什么?怀疑者有之,排斥者有之,恐慌者也有之,这些都不是应用的正确的态度。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孙中山说过的话,用在这里,同样贴切。
关于“互联网+”,目前尚无权威定义,学界和业界都有一些解读,最近阿里出了一本"互联网+研究报告",腾讯也出了一本"互联网+一腾讯解决方案,虽然角度和层面不一,但都对"互联网+"作出了自己的研究诠释。我观察,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行各业”,其重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互联网+通讯就变成了微信、QQ,互联网+零售就变成了电子商务,互联网+租车就有了快嘀和滴滴打车,互联网+货币基金就成了余额宝,互联网+红娘就有了“世纪佳缘”,等等,而这样的例子在民生、医疗、健康、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可谓比比皆是。因此,有人说,互联网+工业,就是德国工业的4.0和中国制造2025,美国干脆直接叫互联网工业。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字,2014年,中国购买了世界上总共购买工业机器人227,000中的56,000个,比2013年飙升了54%。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互联网+农业,是老树发新芽,让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和航海家的专利(熊彼得语);互联网+金融,是让民主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而银行将不再是你前往的一个地方,而是你使用的一种服务;互联网+物流,则衍生出像出租车顺路送货、路人众包送货等新的物流模式,以期用互联网的“天网”改变物流的“地网”。
我以为,互联网时代的实质,是“万维+互联”,这也是互联网的本质(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3w的万维网), 而“互联网+”,加的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是实体经济新的创新力和新的生产力,是现代商业模式创新,也是生产流程的再造和价值链的重组。而对于当下经济新常态下寻找增长新动力的中国来说,“互联网+”,加的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具体实现路径,也是各类创业人才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二、“互联网+”怎么“+”
马云说,只有当鼠标和水泥结合的时候,互联网公司才能活下来,并且能开心的活30年。在我看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每一家企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互联网+”,蕴含着不仅有更大的创业创新空间、更多升级换代的可能,以及更具颠覆性的改变,因此,这不仅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变革所向,亦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理解、把握、洞见的创新内涵和变革节拍。“互联网+”,加什么,大家已有基本认知和切身感受,应当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加?这里我认为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开始,我们用互联网发邮件,它被当作一种工具;后来,出现了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它又被当作一种渠道;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以上都可以概括为“+互联网”,即各行各业是主体,互联网是工具,或者是革命性的工具。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说这句话的人不是我,而是马化腾。今年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提交的4份议案全部关于互联网,他同时建议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超越工具变成一种能力,既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又赋予各行各业新的发展活力,成为快速拓展市场的重要力量。我想,假如我们错失了互联网+的这种能力,就如同在前两次工业革命时错失蒸汽机和电力技术一样,我们错过的,或许不仅仅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话语权。前天,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同我们交流时说,当前中囯企业要特别注意美国的两个动态,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高端制造业再回归;二是互联网+条件下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其实这是同一个问题,反映的是国家竞争的综合实力。
其次,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要素,更是一个系统。“互联网+”时代,其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要素的广泛安装,就像水、电一样,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源。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系统。因此,“互联网+”已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是利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再造和要素的重组。互联网+,既要做加法,嫁接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服务,融合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要做减法,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减少信息孤岛,加快有效整合和服务,构建更具活力的生态系统。
再次,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雷军在谈到公司发展时,曾多次强调,“小米从来就不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仅是阿里,小米、百度、腾讯等都是具有典型互联网思维企业的代表,在这些企业身上,我们大致能管窥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这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有四个元素:一是改变,拥抱变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创新,运用互联网+可以产生许多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三是粉丝,粉丝经济因为其参与性、忠诚度、愿分享的特点,可以造就一个产品乃至一家企业的神话,从苹果到小米,无一例外都拥有很多“果粉”和“米粉”;四是扁平,协作、开放、分享、沟通等扁平化的管理方式都是成就一家互联网思维企业的重要推动力。其中,用户体验至上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维度,互联网公司往往通过掌握用户的核心数据,打破时间空间区隔,挖掘用户行为规律,在互动中倾听消费者的建议,实现迭代创新,并将之作为营销最重要的武器。
最后,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互联网体现的核心价值是开放、平等、合作和共赢。互联网+给各行各业、各色人群提供了创业创新的机会。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场改革,这场改革将有利于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让更多的年轻人拥有上升的通道。而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理念创新以及精神财富,不仅将助力广大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也让拥有梦想的草根阶段都有可能通过创业创新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始终强调抱团而非单干、开放而非封闭、大众而非小众、公益而非独享,要抱着开放、合作、互补、共贏的心态,在成就对方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和价值。
三、“互联网+”政府何为
克强总理曾强调,“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那么,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政府应该如何作为?我认为,政府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应该更积极、主动、自觉地顺应、拥抱和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经济、产业和生活、社会实现“互联网+”。
一是搭建“互联网+”大平台,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各类创业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既是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也是浙江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在创建过程中,浙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形成更广泛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二是加快发展“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四换三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强化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抢占信息经济发挥的制高点,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三区”叠加优势最大化。以“四换三名”为重点,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信息经济发展,特别是高新区、科技城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主业突出的国际知名百亿级智慧产业和信息经济龙头企业,力争经过5年努力,培育信息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0家以上,打造信息经济产业集群。不仅是信息经济,生命健康、生态环保、时尚、旅游、高端装备和新金融产业,还有现代农业,等等,都要注重以互联网+引领,融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创造新的商业运行模式,实现价值链的提升。
三是大力建设“互联网+”众创空间,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持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谷等“众创空间”建设,推进互联网对传统孵化器的改造,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着力完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形成“人才+资本”“科技+金融”“教授+团队”等创新创业新模式。加快创新创业零成本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宽带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为基础,努力打造宽带化、融合化、泛在化和安全可信的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同时要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对入驻众创空间创业团队的房租、宽带接入、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费用适当进行补贴。
四是自觉运用“互联网+”理念,推动简政放权和法治政府建设。“互联网+”时代不断产生的新模式、新业态,也对政府传统的管理服务产生颠覆性的挑战。政府部门必须秉承“互联网+”的理念,创新政府管理服务。继续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互联网+”的“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的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对线上商品和服务的授权准入、流通交易、监督售后、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规范和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要大力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政府",竭力消除"信息孤岛",拆除"信息烟囱"。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四、“互联网+”浙商怎么办
浙商,是浙江人的杰出群体,是浙江创业创新最重要的主体力量,是当代中国创业创新"弄潮儿"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浙商务实肯干、眼光长远、锐意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与传奇,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代浙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课题。现在大家有什么困难?概括起来,一是招工难、民工荒;二是生态环境倒逼;三是成本上升压力;四是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根本的是身子已经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产品低端,但脑子有的还未进入新常态,集中体现为创新不足。在互联网时代,浙商理应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主动拥抱、积极作为、成就梦想。一要顺势而为。“互联网+”给了人们无限想象,也构建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更广阔空间。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善于用互联网的力量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只要找对路,就不怕路远”。二要转变思维。这个时代属于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见,然后看不起,最后来不及。小米的快速成长印证了雷军“互联网思维”的成功。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这是大势所趋。三要开放创新。秉持互联网精神,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低性能成本竞争,向依靠创新驱动、实施差别化竞争转变,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再创新优势。希望每位浙商在市场培育上坚持内外兼修,跳出旧红海,寻找新蓝海,在市场细分领域形成新优势。四要用户至上。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希望我们浙商牢牢把握用户的痛点。继续秉承“义利兼顾、德行兼备、务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切实担负起历史新使命,立志做引领创新的百年企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的足迹。五要拥有梦想。每个企业都有成功的可能,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浙商应该拥有乐观的心态,只要浙商梦想还在、浙商精神还在,浙商发展的机会就永远都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呼吁,要为浙商新生代、创二代营造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变迁、年龄增长、知识更新等,浙商的代际更替和结构优化是必然趋势,一定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放手让新生代、创二代接班,开创浙商的新的征程。
总第39期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