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杀重生、他杀淘汰”,一直以来,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代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薄冰越来越多。对于内部员工,他希望大家能自我颠覆,而不是被颠覆。那么,张瑞敏是怎样给海尔“动手术”?又是如何让每一个员工通过集团内部的“小微”组织实现自我颠覆呢?
每一个小微都是一个山峰
张瑞敏:我有一句话,就是企业即人。企业说到家它就是人,所以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人身上。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叫每个人都承接互联网时代的单,就是“人单合一”。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能找到这个单,你的酬和这个单连起来,比你原来的酬可能要高。但你要是找不到,你就只能解约离开。
问:就是说对这8万人都是这样的,海尔的8万人?
张瑞敏:对。所以你看,这个月至少要解约几百个,而且大部分是过去所谓的那些中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原来所谓的工作,要是明确的说能不能和市场接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的。这么一弄,第一个起到的作用就是驱动起来了,大家都往互联网这边转。第二是他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用户做起来。
这个在表面上看非常剧烈,去年我们从年初的8.6万人变成7万人,今年预计要再减少1万人,这个动作应该是很大的。但去年减少了1.6万人,利润还增长了20%。今年到现在为止有一些波动,但没有非常剧烈的。第一,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单,而不是过去那种领导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第二,每个小微都要变成一个一个的小团体,过去分属不同职能部门,现在这个小团体,所有的相关人员都在这里头,你就是负责开发某一个地方的市场,或某一个地区的市场。这个就叫多峰论,就不再是从峰谷跌到峰底再起来,而是整个起来一个高峰。那我们现在一个个的小团队就是一个个小高峰,有的高峰会下去,死亡了,有的高峰可能上来了。但是总体来看,可能它的平均线比原来要高。
互联网时代,用户给我们打分
张瑞敏: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有一个糟粕,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我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叫你自己和自己博弈,这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就说,每个人不要和集团博弈,集团也不和你博弈,我制定的这个政策和机制就是给你空间,这个空间是其他企业没有的。甚至我说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初始机会公平的问题。机会公平,你有能力就来干。
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永远是以用户价值来衡量你。我去年到硅谷,最大的启发在于,一个有活力的小企业的目标就是做大,但是成大公司了,它一定会扼杀创新、扼杀活力,这成悖论了。不是它想扼杀活力,而是大公司这套制度把活力给压住了。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叫你底下冒出很多有活力的人,有的做不起来,我也可以包容你,只要大多数能做起来就可以。所以这么一弄的话,等于你自己来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你说为了钱也行,但是我觉更多的,我给你的是体现你个人自身价值的机会。
再好的制度,最后一定是演变成一套一套的束缚,谁都解决不了。所以我们现在实行的就是你自己和自己博弈,但是谁来给你划分呢?用户。你的价值是靠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评价你价值的是用户,这就变成一种真正的市场体系。不是说这么做问题就解决了,但能把中国人习惯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风气给改变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