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民营企业迷津 助力产业余杭发展
——2013年余杭区民营企业产业发展论坛
2013年7月11日下午,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余杭分局、余杭区民营企业协会联合《浙商》杂志社共同举办2013年余杭区民营企业产业发展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主讲,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两会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来自余杭区的200余企业家分享了黄卫平教授的真知灼见。此外,黄教授还与杭州高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虹、杭州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凌金轩、浙江宝典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林伟、杭州兴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孝雅、美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月华、浙江金桥担保公司董事长陆建庆等企业家深入探讨了企业应对措施。
经历了一场大规模“钱荒”,外贸出口增长的下滑,不确定的经济形势让企业倍受压力。中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国家战略政策将如何导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是什么?缺乏动力么?黄卫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是没动力,有两大动力:一是城镇化,第二个是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化还是规划阶段,没有落实,基础设施有四万亿的阴影,不敢大干,是处于动力真空阶段,所以经济发展快不了。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质量、效益、可持续,不是靠投资还是靠消费的问题,而是投资和消费是否有质量和有效益的问题,三驾马车的改变只是手段。
在危机面前,不少企业作出了应对,积极挑战产业结构。但黄卫平认为,在危机中调节产业结构,要遵守“交通规则”,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他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搞明白供给需求,否则就很危险。
需求决定产业结构走势,明白了这一点,接着是明白自己的生产要素特点。 现在调整产业结构转为创新驱动、化解产能过剩、调整产业布局这三点。作为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在这三者当中找个合适的位置。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思维太窄,第一是需求主导,第二,要素的结合必须能跟现在的需求合拍。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巨大冲击。黄卫平随访过玩具行业,其中有家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玩具企业把生产调向发展微电子、遥控高端玩具,最后遇到很大挫折,反而毛绒玩具此类的低档玩具挺了过来。因为小孩玩高档玩具还是低档玩具,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当时,次贷危机横扫欧美,很多人失业靠救济活着,高档玩具难有市场。
“李克强经济学”的政策将有可能把中国推向“临时经济硬着陆”,面对未来这种经济形势,制造业企业应该如何面对?杭州兴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孝雅提出了疑问。黄卫平表示,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上市公司能做到一个产业的低谷切入,那么成本是很低的,将来产业迎来发展,企业是很占便宜的,但低谷切入的前提是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准确。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还是战略决定成败,中小企业还是要清楚地做好战略调整。
黄卫平认为,从中长期看,党的十八大提出GDP和人均收入十年翻番,对广大企业是一个利好信息。特别是与之相适应的分行业规划,将直接关系到各个产业的未来方向,企业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黄卫平指出,人的需要大致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满足生存需要后,发展层次、自我实现层次等将成为自然选择。但目前,“政府和企业只会增加财政收入和财务支出”仅仅满足了人们第一、二层次。黄认为,多元化的需求一定要多元化的手段来满足。
英国人李约瑟曾经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对此,黄卫平也阐述了自己对该难题的见解。黄卫平认为,在欧美发达国家,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精英人群以成为产业工人为荣,经过两三百年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在当下的中国,精英人群对产业工人几无兴趣。“如果一个社会精英不愿当工人将相当危险!”
此外,黄教授就地方债、银行流动性难题、实体经济发展、城镇化等热点问题和各相关相关民营企业家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深入的阐述。
余杭区工商分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民营企业应当认识到,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有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产业余杭,建设创新强区”的战略目标,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全面实现“产业聚集”、“产城融合”发展。而探索现阶段民营企业在全新发展理念和构架下的产业发展路径,为余杭区打造“产业余杭”、实现“产城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