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内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投资继续活跃。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90%,主要体现在通信制造和电子元器件领域。专家表示,信息产业进入多元投资时代,民营企业面临巨大商机。到“十一五”末,被称为“第三极”的民营经济有望占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
三分天下有其一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2006年民营经济蓝皮书》,到“十五”末,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升至65%。预计到“十一五”末,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75%;私营企业数量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民营企业规模将明显扩大,中国将有规模民企进入世界500强。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产业,民营经济成分较大。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民营经济成分创造的收入总和已占到30%,出口交货值是国有经济的两倍,从近几届电子信息百强榜来看,民营企业占据了近一半的席位。成功的民企名单可以列出一大串:联想、华为、华旗资讯、数字中国、阿里巴巴等等。
可以说,民营经济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根据目前的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末,其规模将提升到50%,占据半壁江山。
实际上,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三极”力量的培养来之不易。上世纪80年代是国有经济主导的时代,90年代则是外资主导,进入21世纪,民营经济能否担当主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指出,电子信息民营企业以及由其创造的电子信息产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是跟踪国际技术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可以为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纪世瀛也表示,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都表明,民营企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能够形成和促进真正有效的市场竞争。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志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只有出现一大批电子信息民营企业,形成投资多元化,保障灵活的体制和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以小胜大
一般来讲,民企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民企既没有外企那样的资金实力,也没有国企那样的政策优势,凭什么争得三分天下?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民营企业家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原生态的创业家;二是下海的机关干部;三是高等院所下海的科研人员。第三类型企业家是民营经济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的特点是学历高、年轻、有活力,充满着创新的动力。同时,他们善于募集各种社会资源和风险投资,他们是投资信息产业的主体。他表示,民营经济以其灵活性和强烈的创业冲动,效率高、成本低,以不到30%的资源创造了70%的成果。
民营经济研究专家新望博士表示:“民营经济在科技领域投资的快速增长,与传统服务业和低端产业的迅速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标志着民营经济在逐渐转移到更高层次的产业中。”为什么在信息产业领域民营经济增长得这么快?新望博士指出,这是由信息产业的一些特点决定的。这个领域要求的企业规模不用太大,可以依靠互联网办公,使得企业的分散化经营有了可能性。同时,由于人力资本主导产业,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大批量地生存,并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化。所以民企在信息产业领域寻求生存空间,是合乎民营经济发展规律的。
同时,民企也有先天的创新优势。新望博士认为,由于管理体制和研发体制存在一些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我国国有企业科研和生产存在脱节现象,科研机构专搞研发,生产企业只顾生产。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既像一个科研机构又像一个生产企业。同时,民营企业自己掏钱搞研发,科研成果转变成商品的迫切性更强。
“好马喂好料”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等。保育钧指出,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前景很好,阻力很大。他提到的几个阻碍包括: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财税政策不平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不到位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保育钧希望,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能平等竞争,谁的创新能力强就给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好马喂好料”。
新望博士指出,“非公36条”即《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民营企业可以进入垄断领域。但是,民营资本在进入垄断领域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并没有明显减少。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企业所高工陈金桥认为,除了进入基础电信运营的门槛太高以外,民营经济在电信领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增值业务方面。他提出,民企下一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还有很多的机会。另外,从接入网到家庭网络建设方面,是基础运营商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会。当然,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国家在相关的政策层面给予更明确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