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个私协会简报
第六期
二o一八年六月
西湖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编
西湖区私营(民营)企业协会
网传杨梅注胶不能食用?这个实验还原真相
腾讯大浙网、浙青网、杭州网、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青年时报、新闻深一度、范大姐帮忙、新闻大直播、经视新闻、小强热线、阿六头说新闻、明珠新闻、新闻60分、食品伙伴网 6月13日 樱桃、琵琶、杨梅被称为“初夏水果三姐妹”,眼下杭州樱桃、琵琶采摘已进入尾声,杨梅正值采摘旺季,于是最近的朋友圈纷纷被杨梅“霸屏”。不过,关于杨梅的流言也不少,其中有个视频流传甚广:有人拿杨梅在水龙头下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认为杨梅是经过注胶的,影响身体健康。
这是真的吗?6月13日上午,杭州市场监管局、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做了对照实验,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视频中的“胶状物”到底是什么?首先,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购买了一些新鲜杨梅,取3颗杨梅进行实验对照。编号1取些许果肉,不做任何处理;编号2在水龙头下搓洗,留下胶状物质;编号3将注射10%食用明胶。
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3个杨梅的呈现物质皆不同。1号未经任何处理的杨梅果肉是饱满的红色柱状组织;2号用水搓洗后,依旧呈现的是红色柱状组织,只是不太饱满;3号注胶的杨梅,看到的是无定形半透明的固体。
“从实验可以看出,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留下了的胶状物就是果肉残留组织。”杭州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美春说,这些肉眼可以看到的果肉其实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跟明胶风马牛不相及。
虽然“搓洗后的杨梅是注胶的”谣言被澄清,但杨梅注胶是否可行?接着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又用针管将明胶注进杨梅果肉里,跟家里一样放置在冰箱冷藏后进行称重,发现这颗15.14克的杨梅注胶后重量增加到15.36克,仅增重0.22克。
24小时后,注胶的杨梅因温度较低表面会有不均匀的胶体析出,外观上的异常,消费者仅凭肉眼就能识别;48小时后,注胶杨梅果肉出现塌陷现象,这是注胶过程的物理伤害和明胶凝固联合作用导致的。
陈美春介绍说,从实验可以看出,杨梅不耐储藏,如果给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增重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更不容易贮存保鲜。
从上面两个实验可知,杨梅注胶的传言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那消费者该如何食用和贮藏杨梅呢?据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杨梅季较短,杨梅又娇嫩不耐储运,自然保质期一般为3天,消费者应及时食用。
对于那些吃不掉的杨梅,最为普遍的就是浸泡成杨梅酒。此外,杨梅也可以微冻保存,既可留住鲜味,又可增添一份清凉。不过杨梅虽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胃病的人要慎吃。
西湖对重复举报企业开展法律实务培训
省工商局网 6月15日 为解决企业被职业打假人反复投诉举报,帮助企业分析被诉原因并落实有效措施,近日,西湖区市场监管局整理出2018年重复投诉举报较多的15家企业名单,集中对企业负责人、业务骨干、法务人员等60余人进行约谈并开展法律实务培训。
会议通报了参会企业2017年、2018年度被投诉举报情况,综合分析集中风险点,并由各业务科室负责人讲解相应整改措施。市规科就如何规范广告宣传用语,如何避免网上虚假宣传和出现违反《广告法》的行为做了宣讲;质标计科讲解了产品标识标签的4个要素、产品执行标准和相关产品认证认可,以及如何规范标注网上销售产品的标识标签和执行标准等问题;网监科对《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做了法律培训,对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做了深入分析;企业信用监管科介绍了企业年报工作,并讲解了如果被反复投诉举报或者行政处罚,在随机抽查、设立警示、列入异常、招标上市等方面对企业的主要影响。
授课结束,各单位进行了交流讨论和答疑解惑,与会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参加这个会议收获很多,回去后会对企业网上宣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清理,做到合法规范经营,切实降低被诉风险。
国务院:扩大免税品进口 支持跨境电商等发展
央广网 6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措施,优化进口通关流程,要求支持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商品等进口,要求扩大免税品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会议同时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要求在重点区域继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求确保北方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我市最新食品抽检结果出炉 今年上半年总体合格率达97.8%
杭州日报、杭州网 6月21日 近期,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市本级共抽检770批次,其中不合格样品30批次。上半年市本级累计抽检4535批次,总体合格率97.8%。
本次监督抽检食品生产环节9类232批次产品,其中合格样品225批次,糕点、冷冻饮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罐头全部合格。调味品、饮料、茶叶、酒类、蔬菜制品检出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为:淳安千岛湖新大厨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XO酱总砷不合格;浙江妙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活力美生姜酵素(发酵浓缩液)酵母不合格;杭州门耳茶坊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门耳牌”西湖龙井标签不合格;临安西天目柏根酒坊生产的1批次米酒甜蜜素不合格;临安西天目阿忠酒坊生产的1批次高粱酒甜蜜素不合格;杭州临安谷的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装的1批次多味笋丝和1批次天目笋干标签不合格。
本次监督抽检食品流通环节15类369批次产品,其中合格样品356批次,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糖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全部合格。方便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酒类、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食用农产品检出1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为: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孙倩食品经营部销售的标称东莞市彤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蛋酥沙琪玛(鸡蛋味)和标称苏州市情人结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酱香花生大肠菌群不合格;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海燕食品经营部销售的标称潮州市福德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炸鸡腿味膨化食品菌落总数不合格;杭州萧山商业城颖圳副食品批发部销售的标称普宁市里湖泰嘉源食品厂分装的1批次咸干花生二氧化硫不合格;杭州骆家庄农贸市场黄文亮水产商行(骆家庄农贸市场内59号摊位)和杭州骆家庄农贸市场龚星平水产商行(骆家庄农贸市场内72号摊位)销售的各1批次河虾呋喃西林代谢物不合格;宓聪仁(闸弄口农贸市场内)销售的1批次河虾呋喃西林代谢物不合格;杭州闸弄口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刘文强水产品商行销售的1批次河虾呋喃西林代谢物不合格;杭州联华华商集团西湖区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上海农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炸王酱香猪肉炸酱面菌落总数不合格;杭州蒋村花园农贸市场周喜军酒行销售的1批次荞麦烧酒精度不合格;杭州市东山农贸市场丁小金食品商行销售的1批次原麦烧酒精度不合格;杭州闸弄口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许向食品店销售的1批次贡品荞麦烧酒精度不合格;杭州机神农贸市场小荀副食品店销售的1批次高粱玉液酒精度不合格。
本次监督抽检餐饮服务环节9类食品(餐饮具)169批次样品,其中合格样品159批次,蛋及蛋制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豆及豆制品全部合格。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粮食制品、水产制品检出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为:杭州渝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的1批次白碗、杭州新丰小吃股份有限公司江晖路分店使用的1批次小碗大肠菌群不合格;冯士虎(杭州富阳冯士虎小吃店)销售的1批次红薯粉铝的残留量不合格;杭州鹊川餐饮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上虞梁湖阿峰水产合作社供应的1批次牛蛙孔雀石绿不合格;杭州和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1批次鸡蛋恩诺沙星不合格;杭州哥老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汕头市源信食品有限公司供应的1批次牛蛙氧氟沙星不合格;杭州市滨江区海边饭店销售的标称近江水产市场水产区477号供应的1批次即食海蜇铝的残留量不合格、1批次虾菇镉不合格;杭州市西湖区歆朗饮食店销售的1批次原生态玉米饼铝的残留量不合格;杭州市下城区互优蛋糕店销售的标称杭州派拉堡食品有限公司供应的1批次新西兰风味糕点菌落总数不合格。
对上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