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业创新。会议强调,推行“三证合一”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作为经济活跃大省,浙江商事登记制度走在全国前列。
7月1日起,浙江全面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10月1日起,浙江商事制度改革再提速,全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今年,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能合则合、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简则简”的要求,以“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为重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浙江吹响了号角。
一大早,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大厅一派繁忙景象。前来办理登记的市民在门口有序排队取票。取票机上,各项登记细分明确。不仅有企业登记、补交材料,更是有登记咨询、领取执照的选项。
“以前办证难,难在要跑好几个部门、递好几份材料、最后等审批一个个下来。现在新政策出来,对我们企业来说是方便了很多。”王先生从6号窗口拿到了三张表格和一张小纸条。三张表格分别是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人代理人授权委托书、财务负责人信息、联络员信息填写样本。而小纸条上,则温馨写着换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所需的各项材料。
“改革前,企业必须要办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统计证这5本证照才能营业。证书办理要到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5个部门,提交5份材料,费事不说,也磨时间。”浙江省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如今,申请人设立企业时原本需要跑5个部门的事儿,只需到工商一个窗口,填写一张申请表即可完成办证。真正做到了“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再也无需各部门之间奔波。现今,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已不再发放。原本需要至少20几天才能办全的手续,至多3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简化办证手续,提升办证效率,是政府服务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是如何保障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的?记者来到了工商局信息办公室,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各部门之间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对接。工商部门接到企业申请材料后,信息将统一传到前置机,同政府服务网对接。随后,档案影像与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和统计部门共享。
浙江省人力社保局的汪先生告诉记者,有了信息共享平台后,便捷的不仅仅是企业,对于政府部门工作来说,也是一种简化。“原来,需要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窗口,工作人员每天过去工作。现在不用了,工商那边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过来,不出单位门,就能办理信息审核工作。纸质办公向电子化转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一个企业办理开户手续,至少要花半小时的时间。现在,每周抽出2-3天集中处理,通过批量操作的方式,有效缩短了审核时间。”汪先生说道。
不同于王先生前来办理申请,今天,来自滨江区的杨卉很是兴奋。一周前,杨卉代表公司提交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执照更换申请。如今,她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在新执照上有一排18位编码标准的社会信用代码,这是今年10月份继“五证合一”后的新举措——“一照一码”。
代码设计为18位,一个主体只能拥有一个统一代码,一个统一代码只能赋予一个主体。主体注销后,该代码将被留存,保留回溯查询功能。
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马剑平说,“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些证更规范来说是行政许可。现在实行‘一照一码’后,只要在我们工商登记办理后,其他统计、质监等部门都是能够查询到企业信息的。简单来说,‘一照一码’相当于企业有了唯一的‘身份证’以及‘身份证号码’。”
其实,早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行之前,浙江率先推出了多证联办、“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筹建登记等多项改革举措。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的意见》在全国首推“五证合一”登记制度;9月份,在联合省级九部门转发了工商总局有关“三证合一”六部门文件的通知后,浙江在全省部署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9月29日,“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首批营业执照正式颁发。
目前,“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在全省11个地市全面铺开。截止12月18日,浙江省共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执照166357户,其中新设55360户,变更110997户。
改革一小步,前进一大步。浙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政策的实施,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政策红利到底如何,数字是最好的说明。截至10月底,浙江省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65.9万户,同比增长6.7%;总量达461.2万户,同比增长12.5%;新登记企业18.8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910户;在册企业141.2万户,同比增长15%。浙江省市场主体数量和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四,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到25.6户,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浙江的很多经济政策都服务的很好,我们企业也愿意在浙江发展。”采访当天,前来为企业增资变更的李先生,这一次打算顺道把老的营业执照换成“一照一码”新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