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二O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余杭民企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论坛在临平举办
7月18日下午,一场余杭区民营企业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论坛在临平举办。论坛邀请了浙江省商务厅商务研究院院长、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报告主起草人张汉东和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作主题演讲,并与余杭民营企业家们进行现场对话交流。
在主题演讲环节,张汉东主要对杭州市政府制定颁布的《关于杭州市接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意见》作了解读。他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撬动中国第四次改革热潮的支点,通过相关接轨上海自贸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杭州将更好发挥与上海共处长三角城市群的“同城效应”,分享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改革开放红利。杭州将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投资便利化经验,探索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应也将在第一时间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将把加快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作为重大突破点,把建立“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接轨上海自贸区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
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的演讲主要围绕上海自贸区的基本概况、入驻政策和条件等方面展开。他介绍了上海自贸区目前的发展态势,给出了一组非常振奋人心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对自贸区创设的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制、自由贸易账户开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政策进行了阐述,让现场民营企业老总和代表们真切感受到上海自贸区正持续强力释放政策红利。在随后的对话环节,来自余杭区内“南方泵业”、“正工控股”、“华立集团”、“蓝翔轴承”的企业老总走上论坛前台,和两位主讲嘉宾展开了热络的实时互动。就几位老总提出的“入驻自贸区的门槛条件”、“如何在自贸区寻求与跨国公司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如何借助自贸区更好地境外投资”等问题,两位嘉宾作了认真解答。
此次论坛由余杭区民营企业协会主办,《浙商》杂志社承办。省内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浙江经视》副总监舒中胜应邀在对话环节担任主持。区市场监管局胡昕局长、《浙商杂志》莫云副总编分别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致词。
送:余杭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省、市工商局;省、市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协会;余杭区市监督管理局;各工商所、各分会;区个民协名誉会长及顾问;分局领导;区个民协理事。
10个月后的上海自贸区给民企带来哪些“干货”?
10个月里,上海自贸区有哪些新鲜变化?重要的是,有哪些“试验可用”的“干货”?持观望态度的民企越来越坐不住了,尤其对杭州余杭区民企来说,杭州市政府接轨自贸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拟建“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余杭正是淘宝、天猫驻地,马云宣称“诞生奇迹的地方”,毫无疑问,“风马上要来了”,着急的是,用怎样的姿势、沿哪条路径快跑才能成为“站在风口的小猪?”
“上海自贸区与刚成立时最大的区别是,当时还停留在一个“概念”阶段,而经过10个月的“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具体细则和案例都已落地和形成了,也已经能够“摸出来”金融服务等几个重点产业。”
7月18日下午,在余杭区民营企业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论坛开幕之前,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首先满足了众人的好奇心,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近100名民营企业家围绕“机遇和路径”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四盘干货大餐”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介绍,2014年1-6月,在约20平方公里左右的上海自贸区“弹丸之地”上,企业总营收达到了惊人的7400亿元,同比增长11.2%,期间新设企业10445家,新设外资企业1245家,被相关负责人称为“半年完成过去20年的工作量”,办结49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对外投资12.69亿美元,工商税收收入335亿元,增长21%。
这组靓丽的数据背后当然有媒体热炒的推波助澜,但也确实有让企业齐齐叫好的实惠干货,第一盘干货的名字就是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据了解,过去企业做境外投资必须要经过当地商务厅、发改委等部门的审批,一般审批时间为3-6个月,而上海自贸区改审批为备案,整个流程目前最快为4天。首家尝试的是北京一家私募机构,在自贸区成立不久后准备到香港投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开始了申报流程,结果,自贸区速度给了它大大的惊喜。
第二盘干货叫做境外人民币借款政策,3月中旬政策开闸后,截止5月底,一个半月内自贸区企业跨境借款45笔,共101亿元.这个政策之所以实惠是因为目前境外人民币比国内“便宜”,比如其中一家企业向中国人民银行澳门分行借款4.5亿元,审批流程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借款成本还大大低于境内。
第三盘干货是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所谓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就是企业以区内账户为主账户,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成本、生产经营需求进行资金安排。“如果给境外借款政策打3星,那么这个政策就可以打接近5星”,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后一盘干货,就是市场期待已久的“自由贸易账户(FTA)”,这被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之为“可能是自贸区给企业最大的红利”。
2014年5月2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其核心是,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主体提供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和投融资创新相关业务的金融服务,以及按准入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细则同时细化了FTA账户资金兑换的政策安排,对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相关业务可兑换的,FTA账户内资金可自由兑换。
6月18日,首批5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签订了FTA开户协议,截止6月底,短短12天内,已开设FTA账户460个。
浦发银行近日就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完成了首笔外商企业直接投资业务。在该笔直投业务中,浦发银行为某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开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境外投资方以跨境人民币的形式将投资资金划入境内被投资人的自由贸易账户,完成了项目投资启动资金的落地。
“干货使用贴士”
企业家如何用好这些干货?当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给浙商总的建议是,一定要好好研究、深刻理解自贸区金融创新方面的政策,因为有些政策有其窗口期,比如境外借款业务,海外人民币的预期会越来越贵,这项业务属于“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在由浙江经视副总监、著名主持人舒中胜主持的论坛对话环节,浙江省商务厅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与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起,为企业家一一支招,企业家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希望海外的项目中钱能够方便进出的、希望能到印度等海外投资的以及想替产业园区中企业借“便宜”钱的。
杭州市接轨自贸区最新政策必读
论坛上,张汉东院长还给企业家详细解读了杭州市政府接轨自贸区政策中的“亮点”,让在座企业家兴奋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快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拟建“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其意义在于探索建立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将杭州打造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与上海形成互补和差异化发展,具体将在网上建立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等六大体系,支持本地企业创新和转型,目前该举措已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其他接轨上海自贸区的重要举措还包括创新政府管理方式,首次提出“竞争中立”,即努力营造国企、民企之间公平、自由竞争的氛围,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放宽外资准入;健全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加强地方金融创新以及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旅游、动漫等服务业。
在对话环节,张汉东也具体向有境外投资等需求的企业家阐述了杭州市政府已经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对接,对本地就能解决的问题,建议企业家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